我市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,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融合,创新贫困户稳定增收机制,助推脱贫攻坚向纵深开展,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
●通讯员 朱 兰
龙头带动 构建贫困户稳定增收新型平台
积极探索“龙头企业+党支部+专业合作社+建档立卡贫困户”的产业发展模式。市政府出资设立小额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,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按补偿金1:10的倍率发放小额扶贫贷款。847户贫困户申请了小额贷款,投放小额贷款3940万元,成立了10家专业合作社。“云河药业”作为龙头企业利用注入的贷款资金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,一期发展770亩药材种植基地,重点扶持马蹄香、黄草乌、半夏、砂仁等药材种植。通过新型平台构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利益链接形式,贫困户获得资金收益、土地流转、务工收入、种植收入四项收入。
与温氏集团合作家庭农场养猪。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无资金、无思路、无技术、增收难的实际,按照“扶贫资金变资产、贫困人口变股民、扶贫产业能发展、贫困人口得实惠”的思路,政府投入产业扶贫资金形成实物资产投入温氏合作家庭农场,以入股的形式按比例量化给建档立卡贫困户,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所占合作家庭农场比例,参与盈余部分的分配。目前在建的温氏合作家庭农场有4座,每座家庭农场一次性养殖规模为0.1—0.2万头,出栏肥猪0.8—1.6万头,带动贫困户200余户参与。
与中和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,乡镇利用产业扶贫资金购买仔猪,并购买仔猪保险,提供饲料,由公司提供仔猪给有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养殖,公司按市场价格收购,收购时乡政府再扣除仔猪款,每头猪再奖励500元,收回的资金用于购买下一批仔猪,帮助贫困户循环发展养猪增收。公司目前共提供920头仔猪。
产业拉动 构建特色产业促进增收新引擎
我市编制《个旧市“十三五”产业精准扶贫规划》《个旧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》等,制定了《个旧农业与生物产业开发及利用规划》。大力发展贾沙、卡房、保和、蔓耗等南部山区乡镇优势特色产业,扶持马铃薯、蔬菜、洋桔梗、猕猴桃种植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,强化特色种植技术培训,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50名,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176人。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培训2568人,新增转移就业人数1997人。
针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贫困农户后续产业发展进行扶持,发展冬早蔬菜种植300亩;新建集中养殖猪厩舍74个,发展生猪养殖2515头;新建51户光伏发电及配套设施建设,合计投入资金282万元。
组织领动 构建党建扶贫双推进新模式
我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,采用单独组建、村村联建、支部+专业合作社+贫困户等多种方式组建各类产业党支部11个。结合贫困户实际因户施策,制定菜单式扶贫方案,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到户产业扶持,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41.78万元,发展冬早蔬菜、万寿菊等经济林果、经济作物种植7867亩,发展生猪养殖7351头,发展土鸡、鸭、鹅等养殖6670羽,发展肉牛、山羊养殖2565头(只)。